近段时间,数字政通承建的多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充分体现了数字政通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01北京市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 AI科技赋能,助力城市巡检智能化
2024年12月,北京市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AI大模型算法提升复杂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北京市丰台区AI智能二轮车巡查对城市家具(如智慧灯杆、垃圾桶)的异常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并能自动分类问题优先级,推动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经开区利用AI自动驾驶巡检车(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自动识别井盖移位、道路破损、垃圾满溢等7大类环境问题,并通过市级网格化平台秒级推送工单至运维单位,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全链条自动化。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数倍,且支持全天候覆盖,尤其在重点时期弥补人力不足。AI技术的充分利用,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转变,覆盖城市环境检查、基层减负、复杂问题处置等多个维度,推动北京市城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升级。
02天津市城市智管平台 AI科技赋能,助力城市精细管理
2024年10月,天津市城市智管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利用AI技术,智能感知城市管理事件,实现“摄像头+AI算法”的方式,自动识别违规户外广告、道路遗撒、道路破损、绿地脏乱等13种城市管理问题,统一接入天津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问题闭环业务处置体系,助力提升天津市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平台智能发现并立案437件,涵盖乱堆物堆料、店外经营、无证游商、废弃家具设备等类型,结案430件,结案率高达98%。
03杭州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AI科技赋能,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2024年11月,杭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运用AI技术,搭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管理体系。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户外电子屏“一个画面”,生活垃圾和建筑渣土“一条龙”监管等场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建立共治共享工作机制。上线“贴心城管”应用,应用AI技术,汇聚16项便民服务事项。应用AI技术,强化运行风险监测,接入23类4955套物联感知设备。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建成应急指挥平台,构建“135快速反应、103060应急处置、24小时立案查处”机制。
04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AI科技赋能,“科技+管理”双轮驱动
2024年11月,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依托视频AI中台的强大能力,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起高效的视频数据交换体系,并引入30余类AI算法。平台如同一双锐利的“火眼金睛”,精准识别无照经营游商、道路积水、暴露垃圾等城市管理难题,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分析。不仅如此,平台以大数据研判赋能管理决策。通过对问题发生的高频时段、易发区域进行智能分析,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建议,确保有限的视频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真正做到“科技+管理”双轮驱动,让城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05呼和浩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AI科技赋能,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2024年12月,呼和浩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采用“AI技术+即时提醒流程”的模式,接入全市视频资源,实现全覆盖智能视频采集服务。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视频资源,全面采集城市管理常见问题,有效提升了问题采集量,同时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平台常态化运行17类智能分析算法,包括沿街晾晒、绿化损毁、违法设置广告牌匾等问题的识别。根据视频智能采集的案件类型,分别纳入指挥协调立案处置流程与即时提醒服务流程,实现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处置。通过即时提醒流程,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也为市民创造了更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06鄂尔多斯“科技赋能天眼治违”智慧管理服务项目 AI科技赋能,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025年3月,鄂尔多斯“科技赋能天眼治违”智慧管理服务项目通过验收。为破解传统治理中人工巡查效率低、问题发现不及时、数据记录不全面等难题,准格尔旗充分发挥AI科技赋能优势,构建了无人机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通过无人机日常巡检和智能算法,实现对违章建筑、暴露垃圾等城市管理问题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处理,形成从立案、处置到结案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为解决无人机案件图片文件体积大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平台将原图数据推送至数字管理平台,确保数据完整和图像清晰。通过这种模式,准格尔旗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效率,还为城市治理提供了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系统已执行281个飞行架次,发现新增违建7处(拆除面积逾300平方米)、查处车辆违规39起、清理建筑垃圾约3万吨,案件闭环整改率超过95%,有效推动了城市治理方式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并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07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AI科技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024年5月,漳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引入固定点位视频AI智能识别、移动车载AI视频识别、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实现慧眼识事,破解了城市治理问题主要依靠基层网格员四处奔波的“铁脚板”巡查压力难题。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图像AI算法、深度学习模型等新技术运用,对店外经营、乱堆乱放等10余类问题自动抓拍、智能分析、自动流转和处置,有效减轻基层工作人员问题发现的压力,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事件的处理本身。利用大模型能力和智能化算法,实现案件要素提取、智能事项分类推荐、智能处置部门推荐、智能自动批转等功能,实现从信息采集、案件处置、考核评价的全流程智能化赋能,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和准确度。智能化行业应用推动多业务协同,提升处置部门工作的效率,平台按期结案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
08厦门市湖里区城市大脑平台 AI科技赋能,从“人治”到“智治”
2024年1月,厦门湖里区城市大脑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湖里“城市大脑”实现了对游街摊贩、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问题的24小时自动抓拍取证。以往需要大量人力巡查的街面秩序问题,如今通过AI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并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案件平均处置时间缩短30%,执法效率大幅提升。系统还能够对街面秩序的管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出问题的高发区域和时段,为管理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和决策支持。
09合肥市长丰县社会治理平台 AI科技赋能,创新问题发现新手段
2024年10月,合肥市长丰县社会治理平台通过验收。该项目引入智能化问题采集手段,按照“机器补人”的管理思路,依托4800多路雪亮视频监控和智能巡检车,搭载视频智能AI技术,主动识别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实现对重点人管控、小区安防、出店经营、违规撑伞、占道经营、打包垃圾、暴露垃圾、垃圾箱溢满、机动车违停等社会治理多发频发问题的智能化抓拍,自动识别出相应类别,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来源,推送给相关部门处置,形成自动受理、智能分拨、AI分析的智慧化应用体系,实现全县域、全时段智能监管,为更科学、更精准的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自引入智能化问题采集手段以来,累计研判出城市治理类问题4012件,涵盖出店经营、违规撑伞、暴露垃圾、垃圾箱溢满、机动车违停等社会治理多发频发问题,平台快速立案流转,已成功处置3708件,结案率高达97.49%。
从网格化城市管理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城市治理全景化运营到城市生命线安全防护,数字政通20余年以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0余个城市实现了5000多个项目落地,矢志不渝地助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理念创新,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