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隔十年,中央举行了第六次城市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锚定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科学阐述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城市工作会议定调城市更新,明确“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标志着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覆盖城市功能升级全链条。数字政通持续深耕城市数字化治理领域二十五载,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的提供商和城市更新领域的先行者、实践者,秉承“韧性”理念,多年来围绕城市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地下管网改造升级、城市精细化治理、AI运营服务等方面,持续积累、不断突破,为全国500多个城市和1200多个区县提供了服务支撑。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之纲,提高政治站位,夯实企业责任,发挥经验优势,积极转型发展,以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为抓手,以全面打造韧性智慧城市为己任,切实参与到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生动实践中。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三是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四是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五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这一部署与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形成紧密呼应。在城镇化增速趋缓、人口总量趋于下降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正告别“摊大饼”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而能否守住安全底线,直接关系到9.4亿城镇常住人口的生存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刻不容缓。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如同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涵盖燃气、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等多个关键系统,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增加,暴雨、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城市防洪体系与内涝治理是城市应对水患的关键防线。六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七是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加坚定了数字政通的发展信心,激活了企业推动自身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政通将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线不断提供全链条、现代化的优质解决方案,积极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构建城市更新中枢平台,筑牢“数字磐石”。城市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城市更新工作面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挑战,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成为解决城市更新有关问题的重要手段。数字政通面向城市更新的核心场景,自主构建了涵盖城市体检、项目申报及项目库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城市更新实施效能评估等关键业务的“磐石”城市更新管理平台,以“城市体检”摸清家底,用“全流程管理”串联项目,靠“效能评估”校准方向。从规划到落地,从资源调配到科学决策,全链条智能化升级,让城市更新更精准、更高效,真正成为筑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磐石”。
城市地下管网升级改造,构建“工程+数字化+管理机制”的治理体系。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存在地下管网早期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网服役时间长、超期超负荷运转、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管理者无法有效掌握地下管网实时运行工况,导致无法及时开展常态化的主动运维。数字政通以数字化为抓手,以工程措施为手段,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了“工程+数字化+管理机制”的治理体系,助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帮助管理者建立多部门、多系统、多环节的协同配合,形成“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调度处置—复盘优化”的排水防涝闭环管理体系;聚焦供水领域漏损控制与管网健康评估,以“管理+技术”双翼驱动城市供水一体化及漏损治理;通过工程改造、智慧化建设、管理机制体制的组合拳,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保障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源头治理”,守护城市运行“本质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是安全可靠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抓手。数字政通以实现城市安全运行风险“源头治理”为核心目标,采用“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建设模式,秉承多方协同共治的治理理念,充分融合AI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将城市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转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实现了对燃气爆炸、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等城市运行风险的智能识别与闭环处置,可精准响应城市安全监管需求,守护城市运行“本质安全”。作为住建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专家组成员单位,数字政通发挥部、省、市三级城市生命线“体系化”推广优势,目前已成功落地北京、重庆、福建、四川等10余个省级生命线项目,以及开封、福州、武汉、青岛等30余个地市级生命线综合及专项应用系统,为全国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高标准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城市全域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打通城市各治理体系、整合治理力量的协同模式,是落实本次会议“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的关键举措。通过设立城市运行中心,纵向连接市、区/县、街道/乡镇等不同层级,横向贯通城管、综治、应急等各个业务部门,可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一体系和管理网络。数字政通作为“一网统管”领域的领军企业,承建的多个项目成为行业标杆:在深圳市坪山区打造了民生诉求“一网统管”,建成全区统一智慧管理指挥平台,实现了“一个系统分事件、一套标准抓落实、一张表单统情况”;在合肥市包河区推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以“七个统一”保障推动模式高效运行,实现了“十分钟管理全覆盖”目标;在烟台福山区构建了全域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搭建了高效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AI赋能市民服务热线,精准响应民生诉求。市民服务热线是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触点,通过热线数据可实现民生诉求与政府治理的精准匹配,用好市民服务热线,可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跃迁。以热线为支点撬动治理现代化、发挥热线平台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这是数字政通热线业务坚持的方向。数字政通致力于通过AI大模型赋能热线业务,深挖热线数据背后的真实民生诉求,实现从高效解决一件事到高效解决一类事;积极推进热线与城市治理网络的深度耦合,实现“热线+网格”、“热线+城管”等多个行业领域融合。截至目前,数字政通已在多个省份和地市落地热线项目。其中,深圳民意速办平台自2022年11月上线以来,共受理5754.32万件民生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9.49%,平均办理时长比之前压缩了65%,总体满意率达99.96%。
打造AI城市感知体系,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建立高效智能的城市运营服务新模式。数字政通AI运营服务以技术普惠性、场景深度化、生态规模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合肥、杭州、青岛、温州等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韧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数字政通“星揆计划”依托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采集体系(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车载AI、物联网感知),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时域、全要素动态监测”。通过AI大模型实时识别违建、污染、内涝等60余类城市问题,将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2倍以上,为城市安全韧性、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决策基石,响应了关于“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要求,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秉承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数字政通将以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契机,抓住历史机遇,深耕城市更新领域,肩负全面打造韧性智慧城市的责任,开启新篇章,展现新作为!